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,其中男性248万例,女性209万例,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,其中男性182万例,女性118万例。 就是说,每天都有一万多人确诊癌症。 癌症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,还有很多与生活习惯有关,特别是一些看似“节省”的好习惯,却恰恰是导致癌症的“元凶”。 01 省钱 买打折不新鲜的果蔬 超市有时候会特价处理一些稍微变质的水果,由于价格低廉,很多人都喜欢稍微囤上一波。 这样的果蔬,有的已经部分腐坏,有的在贮存过程中慢慢发霉,腐烂变质。为了不浪费,很多朋友常常把腐坏的部分去掉继续吃。 然而,一旦食物发霉,没有霉菌的地方也可能存在霉菌、细菌和毒素,长期食用变质和发霉的食物,严重损害肝脏,并可能导致肝癌。 水果、蔬菜一定要买新鲜的,如果食物腐坏变质,一定不要再食用了。 02 省菜 经常吃剩菜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奋斗,有很多“留守老人”,或者因为生活习惯不同,在一个城市里也会分开来住,对于很多老人来说,可能一天做一顿饭就够吃一天的了,如果晚上还没吃完,剩下来的可能就是第二天的早饭了。他们非常珍惜粮食,觉得只是剩菜,也没坏,舍不得扔掉,而且下一顿吃还更有味道了。 江苏扬州曾有一家三口相继被查出胃肠道癌症,医生询问分析后认为,病因与全家人长期吃剩菜剩饭有关。 冰箱不是保险箱,也不是消毒柜,剩菜尤其是剩下的绿叶菜中,亚硝酸盐含量较高。若长期食用,亚硝酸盐便在体内积累,积累到一定程度,会增加消化道癌症风险。 饭菜可以隔顿吃,尽量不要隔夜吃。长时间放置并反复加热的蔬菜也会失去营养。因此,烹饪时要做大致的计算,不要做太多,尽量完成每顿饭,尽量不要留下蔬菜,尤其是绿叶蔬菜。 03 省心 吃超加工的食物 一些人图省心,不喜欢做饭,经常购买即食的超加工食物。 所谓超加工食品,是指那些工业化生产,至少包含5种添加剂的食品。 比如奶茶、蛋挞、薯片、饼干、蛋糕,还是点心、汉堡、三明治、加工肉类(香肠、培根、鱼丸、肉丸等等)、冰淇淋、沙拉酱等,这些食物大多糖分、盐分或脂肪的含量高,而且通常保质期很长,如果油脂酸败了,吃进去可能就成为身体的“衰老杀手”。 再比如火腿肠、香肠这些加工肉制品,通常含有亚硝酸盐,因此应尽量限制食用频率。 因此,建议每个人尽量少吃或购买这种超加工食品,自己做饭相对更健康、更实惠。实在想吃了,尽量注意科学搭配,比如吃汉堡的时候蔬菜少,可以自己配根黄瓜或者西红柿等蔬菜。 04 省电 抽油烟机关太早 厨房是家庭主妇的“动感地带”,做饭的人掌控着一家人的饮食和健康,炒完菜随手把抽油烟机关掉,这种行为却会为健康带来隐患。 厨房油烟含有醛、酮、酸等有害物质,长期接触,轻则出现食欲不振、头晕和恶心,严重甚至头痛、胸闷、耳鸣,而长期吸入厨房油烟中的苯并芘、二硝基苯酚和其他致癌物,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。 在日常烹饪中,我们应当如何避免吸入油烟呢? 1.准备炒菜前就要打开油烟机,且炒菜完成后等10分钟左右再关闭油烟机。 2.做饭时一定要打开窗户,使室内空气流通。 3.炒菜时要掌握好油温,推荐油温为150℃左右。 4.烹饪时尽量减少爆炒、煎炸的方式,可多采用蒸煮方式。 5.建议炒菜后多饮水,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。 05 省油 吃擦锅饭 一些朋友为了省油,会把剩下的汤混合到米饭或粥中,然后做成汤饭吃,一些朋友习惯吃“擦锅饭”,用米饭或馒头擦拭锅里的油水。 这样做会导致主食的能量密度显著增加,使其易患高血脂。 此外,汤中的油和盐含量通常较高,因此用汤泡饭,很容易带来高油和高盐的风险。不仅如此,吃汤泡饭很容易意外暴饮暴食,从而导致肥胖。 肥胖是一切慢性疾病的基础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研究表明,肥胖与乳腺癌(绝经后)、结直肠癌、子宫内膜癌等13种癌症有密切关系。 因此,建议大家炒菜时严格控制用油量,每人每天25至30克足矣,而对于汤、锅中的油渣,还是不要食用了。 06 省力 久坐不运动 久坐会引起许多的健康问题,更可怕的是会致癌。而避免久坐适量运动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、肝癌、肾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。 成年人每周要有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比如慢跑、游泳,每次运动至少 10 分钟。当然,也可以替换成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,还应该保证每周至少两次的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。 注意,特殊患病人群,运动还是要遵医嘱。 |
很多癌症都是“节约”惹的祸!
时间:2023-07-05 16:25浏览:
次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